本文探討了李白詩中的月的永恆象徵,以及其與現代流動社會的對比。作者以李白十二個月的詩意為引子,比較了李白時代的自由奔放與現代社會的流動不定,指出在液態社會中,人際關係變得脆弱且虛幻。文章進一步引用社會學家齊格蒙.包曼的「液態」理論,闡述現代人失去了傳統認同,導致集體焦慮和交流困難。接著,藝術家創作出《夜懸明鏡青天上》水墨裝置,討論現代科技下的創作和記憶重構。最後,歡迎人們來體驗水墨裝置,在流動的世界中尋找內心的寧靜和對話,以達到身心的和諧。
Read More《夜懸明鏡青天上》水墨裝置。2016~2023。水墨設色紙本70 x 76 cm x 12 pieces,手稿,錄像,現成物。尺寸依場地而定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