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2年經歷漫漫長路,終於抵達位於日本四國深山峻嶺的箎庵。靠近峽谷這一面的木拉門都拆下來了,沒有隔間的屋子日夜都是敞開的,凌晨躺在鋪蓋上向外望,天色山形松樹隨時變換顏色,雲霧瀰漫,就像一幅用色淡雅意境高遠的屏風,天地悠悠,歲月靜好。
我們追求相同的美學,為了建立東方文化的靈家園,不計代價。
Read More2002年經歷漫漫長路,終於抵達位於日本四國深山峻嶺的箎庵。靠近峽谷這一面的木拉門都拆下來了,沒有隔間的屋子日夜都是敞開的,凌晨躺在鋪蓋上向外望,天色山形松樹隨時變換顏色,雲霧瀰漫,就像一幅用色淡雅意境高遠的屏風,天地悠悠,歲月靜好。
我們追求相同的美學,為了建立東方文化的靈家園,不計代價。
Read More1999年在澳洲看了美國作家亞歷士寫的書「消逝的日本 」埋下結廬山水的夢想。篪庵,竹笛之家,中國山水畫的象徵,成了他的心靈故鄉,在墨爾本郊區老綠屋溫暖壁爐前,也變成我們無盡旅程中夢一般的存在,那間孤懸高山峻嶺的茅屋,代表心中東方美學的高度。
二十年後,2020年初春,在台灣找到夢寐以求的抱雲齋山居。
Read More那是二OO九年的旅程,旅行時間不長,地點也不是天涯海角,從台灣搭機不到兩個小時,卻給我一整座海洋的能量,療癒了文字工作者的長期疲憊,重新出發。
一次又一次海洋的洗禮,更在二O一四年跨界藝術以後,演化為個人風格強烈的海洋心象系列,詩意跳躍,色彩斑斕,這些墨彩交融的作品,很快受到專業讚賞和收藏家們的肯定。
走過全世界的海,日以繼夜在京和紙上,以海洋的無窮無盡探索心靈圖象,為了表現靈光一閃的感悟,大膽實驗,水拓加上白繪、蠟繪、撞墨、滴墨、擦印、厚彩等技法,呈現寬廣深邃如海的神秘潛能,翻轉生命。
一次又一次海洋的洗禮,在二O一四年跨界藝術以後,演化為個人風格強烈的海洋心象系列,詩意跳躍,色彩斑斕,這些墨彩交融的作品,很快受到專業讚賞和收藏家們的肯定。
Read More